6.27.2006

P O L A R A I D



有些过时的科技因为现代的复古意识而流行起来。但是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费得起。现在非常流行数码相机,很多人都可以做很多照相实验。我也非常喜欢数码相机给我的方便,而且同样一个镜头我可以拍很多次。这样非常适合amateur,例如我。但是往往会有这以外的新奇经验。
如果你有过拍polaroid的经验,你一定会爱上它。我曾经有过一次比较实际、比较玩得起的经验(说实在的,polaroid会是蛮花费的嗜好)。那是夏天的时候,星巴克为了大作宣传,寄了一架polaroid相机和一些相底,要每个barista拍一张polaroid,然后介绍各自最喜欢的Starbucks饮料。那张照片拍得我非常开心。之后我们因为贪玩拍了一些私藏货。大家都知道杀那后既可看见照片,为polaroid摆姿势时会特别即性。


我从图书馆借来这本THE POLAROID BOOK。

(最近的生活变得简单,或者闷。因为身体日趋肥胖、新陈代谢率日趋缓慢,我尝试早上起来做简单的运动。洗澡。吃简单的早餐,大多数是咖啡、熟蛋、土司和花生酱。或者是牛奶和带木莓(raspberry)味的麦片。然后上网。然后开始阅读。阅读的态度是这样的:要追读以前还年轻时失去的。有时会去游泳。这样的日子快有2个月。感觉上这种日子很像《海边的卡夫卡》里的主角kafka。)

有些书值得收藏,例如这本THE POLAROID BOOK:这是一本图象书,还有编者的前言,一点历史和历代polaraid相机的简介。

(以前和不久前,我很喜欢买书和杂志。我以为我拥有了它们。它们渐渐地在书架上发霉,或变黄。有时候不忍心我会把它们拿下来翻一翻。不喜欢的就赶紧送给人,总好过它们像宠物没被宠过一样难受。以后我通常都会下定决心读完一本书才卖新的一本。但是这个理想通常在打折时忘得干净。我很喜欢伦敦的图书馆。图书收藏很追上时代,而且图书馆很多。我几乎爱上那个借书期限。就是这个期限,促进我的阅读加速度。但是因为我居无定所,我很难收藏什么的)
把一馆的展览印在一本书里的这种书籍,通常值得收藏。通常我会错过很多展览。我喜欢这本书。喜欢里头的polaroid。有一些polaroid看了瞬间就喜欢,有些没什么特别。但是重看是又不是那回事。瞬间爱上的,好象又没什么突出;有些渐渐渗出味道。年轻的时候会一直在想,为什么他要这样拍?他有什么心态?他不能放下他的坚持吗?长大后个人的性格成形,不是不要改,只是反正有了偏好,然后有时改了也没什么大改变、事情还是那个样子。固执还是一样,只是年轻时的问题少问了。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是一种享受。我在这本书找到一些我很喜欢的polaroid。希望你也有如此快乐的经验。

ps: THE POLAROID BOOK, selections from the polaroid collections of photography. Taschen, 2005. ps2:我是第一个从Roehampton图书馆借出去的读者。

6.21.2006

coincidence



看这本书有两个巧合。我太相信巧合这回事。虽然有时候是徒劳无功、看起来非常刻意,我还是非常想把一些事情用一些coincidence连接起来。在第276页作者在叙述一些路程时提及391号巴士,刚巧我在等391号巴士。 最后一则故事 Endgame 是关于欧洲足球杯,刚好2006 FIFA世界杯在热烈进行着。我好像相信这些巧合能令我更加投入。

这本书有两个机遇。为了雅典的旅途,我要选一本小说,一本不很认真、非常轻松兼带点幽默的一本书。那天我在Putney的图书馆逛,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我没听过作者的名字。有两个可能。一,我孤陋寡闻。或二,他/她不够出名。Jeremy Sheldon,没听过。但是封面挺吸引。在封面,Big Issue的介绍提及作者Douglas Coupland,然后我动作很快地就借了这本《The Comfort Zone》。最后,这本书的机遇是,染上咖啡迹、给香烟烙下伤痕以及给希腊的空气风化一个星期。

根据这本书第一页的图书馆还书日期记录,我是第二个借的会员。第一个日期是22SEP200X,最后的字母模糊,据我估计应该是2004。这本书的初版日期是2002年。2002、2004、2006……它的命运挺坎坷。我希望下个借回家的读者能够感受到这本书原有的魅力,及那些咖啡迹和香烟烙。如果他/她可以嗅到那股希腊的气味,天啊,他/她真的了解这本书的机遇。

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这只不过是这本书在这间图书馆的机遇而已。

真正看这本书不是在雅典,而是在Mykonos。我在Mykonos南部的天堂海滩享受日光浴的一整天,就在看这本书。也不是一整天。虽然脑里还是想着‘每周一书’的计划,但是假期是要懒洋洋的,就看几页睡半小时,然后抹一些防晒伤油再睡。如此地我还是看完这本书的第二则故事:充满冷幽默的Comfort Zone。这个故事看得我自己一个人在傻笑,旁人真以为我疯了。这本书由几则不同的故事组成,总共有9则故事,全没有连接。唯一的连接性,是主角们内向、异于大众的性格。这种主角们性格的统一性,让我怀疑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倒影。如果有机会我得访问他。
图书馆的好处,就是如果我不想继续看下去,我可以立刻还书。又不是做研究,我没有必要花时间在不喜欢的事物上。但是如果买了一本书,心态就不一样。没看完好像很浪费金钱,努力地看又好像苦了自己。这种经验,像买了戏票在电影的中途想骂人家的祖宗十八代。


最爱你的人,应该是你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偏向什么会是一种享受。如果你喜欢Douglas Coupland的风格,你很大可能喜欢Jeremy Sheldon的《The COMFORT ZONE》。

6.07.2006

王家卫再别康城


1997(春光乍泄),2000(花样年华),2004(2046),2006(第59届康城影展评审主席)。原来拍文艺电影也是有出头的。不管是黑片还是黄片,只要是好片就行。非常崇拜王家卫。看到‘王家卫’三个字就会特别留意。

第58届(2005)的好电影还未看够,第59届(2006)的又推前浪地来了。

最有印象的要数Jean-Pierre et Luc DARDENNE的L‘enfant《孩子》。很写实的手法,非常感动,结尾太有力。还有一部非一般的悬疑片:Dominik MOLL的Lemming《旅鼠》,完全让你没有头绪地看下去。拍得很美、关于死亡的有 Francois OZON 的Le Temps Qui Reste《最后的时光》。Michael HANEKE的Cache《隐藏》有一幕太残不忍睹。有点无喱头的Jim JARMUSCH的Broken Flowers《破碎之花》有很多女明星。还有其他好片还没看,又有新的、令我期待的。
例如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导演:

FAST FOOD NATION directed by Richard LINKLATER
FLANDERS directed by Bruno DUMONT
CLIMATES directed by Nuri Bilge CEYLAN
THE CAIMAN directed by Nanni MORETTI
LIGHTS IN THE DUSK directed by Aki KAURISMÄKI
MARIE ANTOINETTE directed by Sofia COPPOLA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directed by Ken LOACH
VOLVER directed by Pedro ALMODOVAR

还有这届的影展海报,那个女人,应该是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更期待王家卫。

http://www.festival-cannes.fr/